当前位置:慧眼卫星核心科学研究团队的组成、职责及权利-详情
慧眼卫星核心科学研究团队的组成、职责及权利
发布时间:2021-03-22 09:28:43 作者:科学研究支撑分系统

2021322号更新)

1. 慧眼卫星的观测和科学研究工作模式

和国际上大部分其它空间天文卫星一样,慧眼卫星的在轨观测、数据分析和相关科学研究工作将主要有两个模式:

1 围绕慧眼卫星核心科学目标开展的研究工作。慧眼卫星核心科学目标指的是能够充分利用慧眼卫星的优势,需要较多的观测时间,在国际上具有明显的竞争力并且预期能够产生重要科学成果的科学目标。这一部分工作将以慧眼卫星核心科学研究团队为主完成,这是本文件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2 慧眼卫星客座科学研究工作。这是由国内外天文界学者及其团队响应慧眼卫星征集客座观测计划的通知,自下而上提出的、不和慧眼卫星核心科学目标重叠的研究。遴选通过的建议书将由慧眼卫星地面科学中心安排观测,项目建议团队将在数据的保护期内专享由此产生的观测数据的分析和科学论文的发表。这部分内容将在另外的文件中予以明确。

本文件不涉及慧眼卫星数据政策和成果发布等内容。

 

2. 慧眼卫星核心科学研究团队的组成

慧眼卫星核心科学研究团队将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 慧眼卫星项目组主要成员:包括项目主要建议人、有效载荷和地面科学中心研制的主要负责人;

2 国内学术界:有关研究方向的骨干并且有兴趣对慧眼卫星的科学研究做出贡献的学者;

3 国际学术界:国际上对慧眼卫星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学者个人以及合作部门推荐的学者。

下面对这三部分成员职责和权利进行简要的描述。

 

3. 慧眼卫星项目组核心科学研究团队成员

主要职责:

1 完成载荷研制和性能测试;

2 负责空间运行环境对载荷性能影响测试与验证等工作;

3 配合载荷标定工作;

4 在轨运行期间配合地面科学中心完成应承担的工作。

主要权利:

1 有权选择在所有使用保护期内的慧眼卫星的核心观测计划产生的数据的论文上署名,署名顺序将在附录中明确;

2 在经过首席科学家确认之后,可以随时选择加入或者退出任何一个或者若干核心科学目标工作组。

 

4. 国内学术界核心科学研究团队成员

由国内学术界有关研究方向的骨干并且有兴趣对慧眼卫星的科学研究做出贡献的学者组成,分成若干慧眼卫星核心科学目标工作组。慧眼卫星核心科学目标将向国内学术界征集,由首席科学家组织国内外专家组成的遴选委员会对征集到的建议书进行评审和遴选,确定慧眼卫星的核心科学目标和相应的工作组召集人及其成员,分配每个核心科学目标的观测时间。慧眼卫星地面科学中心将对这些核心科学目标制定相应的观测计划。

主要职责:

1 核心科学目标的论证,包括科学意义、观测模拟、观测时间估计、观测策略制定;

2 完成该科学目标的慧眼卫星白皮书并作为慧眼卫星科学工作手册的核心内容以及科学论文发表;

3 配合慧眼卫星地面科学中心制定该科学目标的核心观测计划;

4 高效率高质量完成该科学目标的数据分析并署名发表科学论文;

5 在该数据保护期内不得向他方提供该数据;

6 如果需要使用该数据保护期内的数据参加国内外其它科学研究的合作,除非已经得到了遴选委员会的授权,一律需要提请首席科学家批准;

7 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完成上述工作所需的各种资源的申请,包括经费和其它观测和计算设备的使用申请。

主要权利:

1 在数据保护期内使用该核心观测计划的观测数据,包括经过遴选委员会或者首席科学家批准之后使用该数据参加国内外其它科学研究的合作;

2 作为骨干成员参加由首席科学家牵头组织的各种大型科学研究计划,并获得经费的支持;

3 以慧眼卫星核心科学目标为主要研究内容申请科学研究计划,并获得经费的支持。

 

5. 国际学术界的核心科学研究团队成员

国际上对慧眼卫星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学者个人或由国际合作单位推荐的学者个人,可以申请加入由国内学术界提出并且经过批准的部分慧眼卫星核心科学目标工作组; 也可以直接向由首席科学家领导的评审委员会提出新的慧眼卫星核心科学目标建议,经委员会批准之后,将在不违反中国的有关数据和经费等政策和法规的前提下,承担和享有国内慧眼卫星核心科学目标工作组成员的同样职责和权利。

国际上对慧眼卫星的科学研究有兴趣但是并未对慧眼卫星做出过直接贡献的学者个人,可以申请加入慧眼卫星核心科学目标的合作组.这类学者通过申请与慧眼卫星核心科学目标工作组成员合作,经相应的核心科学组组长和首席科学家批准后可使用数据保护期内核心观测计划的观测数据.

 

附件:慧眼卫星论文分类、分级和署名规则

 

1. 慧眼卫星论文分类

慧眼卫星以及相关的论文分为四类:

1 仪器类论文,简称A类或者甲类论文,指主要报告慧眼卫星科学仪器的论文,包括慧眼卫星的科学目标、所涉及的技术、性能、标定设备、地面和在轨标定结果、性能模拟结果(包括仪器响应和在轨本底)、以及基于模型模拟的科学仪器在轨性能和预期科学结果等。

2 数据类论文,简称B类或者乙类论文,指主要使用处于保护期的核心观测数据报告慧眼卫星观测的科学成果的论文,包括慧眼卫星的各种观测结果以及使用慧眼卫星数据和其它观测(以及实验或者模拟计算)数据联合研究的论文等。使用慧眼卫星的公开数据或者客座观测数据完成的论文不受此文档的规则的约束,但是需要适当的致谢使用了慧眼卫星的观测数据以及得到了慧眼地面科学中心的支持。

3 理论类论文,简称C类或者丙类论文,指主要是理论研究的论文,但是为了验证或者约束某个或者某些理论模型而使用了慧眼卫星的尚未公开发布的数据、或者虽然数据公开发布了但是需要慧眼卫星项目团队负责或者协助分析慧眼卫星数据。

4 联合类论文,简称D类或者丁类论文,指主要基于其它观测数据但是使用了慧眼卫星的尚未公开发布的数据、或者虽然数据公开发布了但是需要慧眼卫星项目团队负责或者协助分析慧眼卫星数据。

 

2. 慧眼卫星论文分级

每一类论文将分为若干级。

 

2.1 A(甲)类论文分级

1(一)级论文:属于慧眼卫星仪器的纲领性论文,描述慧眼卫星所有科学仪器的设计、原理、性能、灵敏度、标定和预期科学成果等。

2(二)级论文:描述慧眼卫星单个科学仪器或者一组科学仪器、或者地面应用系统。

3(三)级论文:所有其它描述慧眼卫星科学仪器或者地面应用系统研制或者模拟计算等成果的论文。

 

2.2 B(乙)类论文分级

1(一)级论文:慧眼卫星观测数据产生的第一篇审稿科学论文,第一篇Nature(包括系列子刊)和第一篇Science(包括系列子刊)论文,第一个巡天星表论文等报道慧眼卫星的标志性和突破性观测成果的论文。

2(二)级论文:除上述"1(一)级论文"之外的慧眼卫星核心科学目标观测研究产生的论文。

3(三)级论文:所有其它论文。

 

2.3 C(丙)类论文分级

该类论文不分级。

2.4 D(丁)类论文分级

该类论文不分级。

 

3. 慧眼卫星论文署名

3.1 A(甲)类论文署名

1(一)级论文:由慧眼卫星首席科学家或者首席科学家指定的科学家担任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随后的若干主要作者的排名按照对慧眼卫星有效载荷、地面科学应用系统和标定系统的贡献大小排序,最后按照姓名汉语拼音的顺序包括所有参加(*见后面注释)慧眼卫星有效载荷、地面科学应用系统和标定系统研制人员(简称"基础名单*")。如该论文也涉及慧眼卫星的卫星、发射和运行的描述,则上述作者也应该包括参加慧眼卫星的卫星、发射和运行的研制人员。

2(二)级论文:由该仪器或者该系统的主任设计师或者主任设计师指定的科学家(工程师)担任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随后的若干作者的排名按照对该仪器或者该系统的贡献大小排序,最后按照姓名汉语拼音的顺序包括所有参加(*见后面注释)该仪器或者该系统的研制人员以及首席科学家和若干慧眼卫星团队的核心成员。论文的作者名单也应该包括"基础名单"中的对该论文有贡献的其他人员。

3(三)级论文:由执笔人或者对该成果贡献最大的人员(包括学生和博士后)担任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随后的若干作者的排名按照对该成果的贡献大小排序(若首席科学家和慧眼卫星团队的其他核心成员没有对该成果做出直接贡献则不署名)。

 

3.2 B(乙)类论文署名

1(一)级论文:由慧眼卫星首席科学家或者首席科学家指定的科学家担任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第二作者为该论文主要执笔人,随后的若干主要作者的排名按照对该成果以及整个卫星项目的贡献大小排序,最后按照姓名汉语拼音的顺序,包括"基础名单"中的所有人员。如果该论文主要执笔人为学生或者博士后,则该学生的实际指导导师或者博士后合作导师为该论文的第三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其余作者排序顺延。一般第一作者为该项研究数据处理和理论分析的主要贡献者,通讯作者从慧眼卫星的前任和现任首席科学家、有效载荷和科学应用系统的技术负责人以及该项研究的主要组织者中产生,如果该结果主要来自于某一个载荷,则该载荷的技术负责人也可列为通讯作者。

2(二)级论文:第一作者为该论文主要执笔人(包括学生和博士后),该核心科学工作组的组长和慧眼卫星首席科学家或者首席科学家指定的科学家担任共同通讯作者和第二、第三作者,相关主要载荷的技术负责人担任第四作者,随后的若干主要作者的排名按照对该成果的贡献大小排序,最后按照姓名汉语拼音的顺序排序,包括"基础名单"中的所有人员。如果该论文第一作者为学生或者博士后,则该学生的实际指导导师或者博士后合作导师为该论文的第二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其余作者排序顺延。

3(三)级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为该论文主要执笔人,如果该论文主要执笔人为学生或者博士后,则该学生的实际指导导师或者博士后合作导师为该论文的第二作者和通讯作者,随后的若干作者的排名按照对该成果的贡献大小排序,或者由其研究团组决定论文作者顺序。若首席科学家和慧眼卫星团队的其他核心成员没有对该成果做出直接贡献则不署名。

 

3.3 C(丙)类论文署名

该类论文的可能由四类作者署名:(1)该成果理论部分的完成人;(2)实际参与该数据分析工作的学者;(3)使用的保护期观测数据提案者;(4)慧眼卫星首席科学家及其团队。

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均来自于(1)类作者,(2)类作者中的最主要作者担任第二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3)类作者为客座观测提案负责人、或者核心观测提案主要负责人(最多三位),(4)类作者为首席科学家或者首席科学家指定的学者以及慧眼卫星项目骨干成员(最多五位)。除第一、第二作者之外,其余作者均按照姓名汉语拼音的顺序排序。如果该论文第一作者为学生或者博士后,则该学生的实际指导导师或者博士后合作导师为该论文的第二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其余作者排序顺延。

 

3.4 D(丁)类论文署名

该类论文的可能由四类作者署名:(1)慧眼卫星以外数据的观测和处理的完成人;(2)实际参与该部分慧眼卫星数据分析工作的学者;(3)使用的慧眼卫星保护期观测数据提案者;(4)慧眼卫星首席科学家及其团队。

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均来自于(1)类作者,(2)类作者中的最主要作者担任第二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3)类作者为客座观测提案负责人、或者核心观测提案主要负责人(最多三位),(4)类作者为首席科学家或者首席科学家指定的学者以及慧眼卫星项目骨干成员(最多五位)。除第一、第二作者之外,其余作者均按照姓名汉语拼音的顺序排序。如果该论文第一作者为学生或者博士后,则该学生的实际指导导师或者博士后合作导师为该论文的第二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其余作者排序顺延。

 

*注:如果已经不参加慧眼卫星项目,除特殊情况之外,离开一年以上不再署名。如果最近加入慧眼卫星项目,除特殊情况之外,需要已经至少参加慧眼卫星项目一年以上才有署名权。以上对于学生和博士后也适用,除非该学生和博士后对该论文做出了直接贡献。

*基础名单:慧眼项目组团队名单(包括学生和博士后),包括载荷研制、标定、地面科学系统以及直接参与慧眼项目的管理人员。